台灣有醫生分享一宗糖尿病病例,一名60歲上班族男性因長期忽視血糖水平,兩腿脛骨前(小腿前方)出現很多深淺不一、大大小小的褐色色素斑。經檢查後已患上末期腎衰竭,半年內須要洗腎來維持生命。醫生對此表示,這種黑斑是糖尿病常見的下肢皮膚表現,雖然一般不會引致癌症病變,但黑斑的出現也代表不少糖尿病併發症已經開始侵襲全身!
60歲上班族忽視糖尿病
台灣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在社交平台Facebook分享一宗糖尿病病例,指一名60歲上班族男性,10年前被診斷出患上二型糖尿病,但因為工作忙碌又難請假,加上認為吃西藥會傷身,因此沒有按醫師指導下定時服用降血糖藥,也從來不抽血檢查。直至後來某天,突然感到頭暈、視力模糊,且小便有泡泡,心知不妙下馬上來門診求醫。
兩腿脛骨前現褐色色素斑
洪永祥醫生表示,當時翻查他的病歷記錄,發現他不但沒有任何抽血及驗尿報告,更對病情一問三不知,也沒有測量血糖的習慣。隨後為他進行檢查時,在小腿脛骨前按壓皮膚時,也產生持續凹陷的水腫問題。摺起他的長褲褲腳作進一步檢查,更發現他兩腿脛骨前(小腿前方)出現很多深淺不一、大大小小的褐色色素斑,而且數量很多。
醫生追問這些色斑出現多久時,他表示「已經出現好幾年了,但近這兩年愈來愈多。因為一直都不痛不癢,所以應該是小腿不小心刮到、碰到而造成的瘀血。」醫生反駁,這不是普通瘀傷,是糖尿病脛前黑斑。當它出現時,除了代表血糖控制不佳外,也代表不少糖尿病併發症已經開始侵襲全身,全身的微細血管和神經都已經被破壞。
患末期腎衰竭 半年內須洗腎
雖然醫生其後敦促他進行抽血和驗尿等腎功能相關檢查,但不幸的是,檢查報告顯示其腎絲球過濾率已經降到第五期,為末期腎衰竭,半年內須要洗腎來維持生命。此外,他還有冠心病、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
脛前色素斑是什麼?
洪永祥醫生表示,糖尿病性脛前色素斑,又稱「糖尿病脛前黑斑」,是糖尿病常見的下肢皮膚表現,可聚集成羣或單一發生。常見於下肢脛骨前方皮膚,因為該部位皮下脂肪含量較少、皮膚較薄,而且也很容易受傷。
早期不痛不癢暗紅疹
「糖尿病脛前黑斑」早期通常是不痛不癢、小而平坦,而且邊界清楚的暗紅疹,但到了後期就會逐漸變大變深,直徑會擴大約5至12cm,而且形狀不規則,同時伴有皮膚萎縮的現象。
長期高血糖擦傷後留下
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現「糖尿病脛前黑斑」,主要因為長期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和神經的損害和慢性發炎,造成局部營養及氧氣不足。當遇到外界小的刺激,如蚊咬、撞傷、擦傷等,便會留下這種色斑。
糖尿病小腿黑斑會好嗎?
洪永祥醫生表示,「糖尿病脛前黑斑」與普通的色素斑不同,一般不會隨時間增長而變淡,但一般也不會引致癌症病變。如果要逆轉或改善色斑,首要關鍵還是在於積極控制血糖、改善人體微循環,清除自由基及增強免疫力,另外也要避免搔抓、碰撞,以免加重皮膚病變。
1. 用天然橄欖油皂清洗黑斑位
局部的皮膚保養也可輔助改善脛前黑斑淡化,洪永祥醫生建議,用天然的橄欖油皂來清洗下肢黑斑部位,同時每天用保養乳液塗抹黑斑位2至3次,以幫助淡化斑點。
其中保養乳液除了建議使用保濕乳液外,還建議使用修復型乳液,如含神經醯胺(又稱「賽洛美」)成分的保養乳液,可修復和強化皮膚屏障,幫助鎖住水分、防止水分流失,並有助增強皮膚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另外,也建議使用含天然萃取成分的保養乳液,如植物固醇或洋甘菊等,也有助減少色斑和提亮膚色。
2. 多攝取抗發炎食物
微血管皮膚發炎引起的斑點可多攝取抗發炎食物來改善,內地營養師谷傳玲曾根據一份2021年發表於國際期刊《Biomedicines》上的研究,整理出12種抗發炎效果較強的「抗炎王者」食物,供大家參考。
抗發炎食物 | 抗發炎成分 | 每100克成分(毫克) |
挪威鯖魚 | ω-3脂肪酸 | 2300 |
三文魚 | ω-3脂肪酸 | 2000 |
栗子 | 五倍子酸/棓酸 | 480 |
黑朱古力 | 阿魏酸、槲皮素、兒茶素、白藜蘆醇 | 24、25、21、0.1 |
全麥麵包 | 阿魏酸 | 72 |
紅蘿蔔 | β-胡蘿蔔素 | 8.3 |
碧根果(長山核桃) | 兒茶素 | 7.2 |
菠菜 | β-胡蘿蔔素 | 6.3 |
布冧 | 兒茶素 | 4.6 |
番茄 | 茄紅素 | 4.2 |
豆漿 | 染料木素/金雀異黃素 | 3.7 |
特級初榨橄欖油 | 橄欖油刺激醛、芹菜素、木犀草素(黃酮類化合物) | 5.4、1.2、0.4 |
【點擊了解食用建議及份量】
12種「抗炎王者」食物
- 挪威鯖魚︰含有EPA和DHA,每100克的含量高達1000毫克以上,能有助抵抗血栓形成、舒張血管及抗發炎。
- 三文魚︰富含EPA及DHA,可有助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類等多種促進發炎的成分。其代謝產生的分解素、保護素等物質,也具有抗炎和消退炎症的作用。
- 栗子︰含有「沒食子酸」,可透過抑制促炎介質、降低「壞膽固醇」的氧化,從而減少血管發炎和血小板聚集等方式發揮其抗發炎的特性。
- 黑朱古力︰臨床試驗發現,每天進食30至50克的黑朱古力能夠降低發炎標記物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同時還能提升抗發炎標記IL-10的水平。但選擇黑朱古力時,可可固形物含量需達70%以上。而且由於其熱量較高,因此建議每天吃5至10克便已足夠。
- 全麥麵包︰建議選擇100%全麥粉製成、無糖低脂的產品,其中「低脂」所指的是每100克食物中脂肪含量少於5克。其次可以選擇全麥粉含量多於或等於50%的麵包,不過注意同樣要無糖低脂。
- 紅蘿蔔︰所含的β-胡蘿蔔素有助抗發炎,生吃或熟吃均可,不過生吃就要嚼碎一些。熟吃則較為簡單,只要膳食裡有脂肪,就能促進β-胡蘿蔔素的吸收。
- 碧根果(長山核桃)︰含有兒茶素,有助抗發炎,但作為堅果熱量太高,因此一天吃3至4顆便已足夠。
- 菠菜︰含有β-胡蘿蔔素,不過為了減少會影響鈣吸收的草酸,建議在煮食前先用沸水焯1分鐘。
- 布冧︰建議選擇紫紅色皮的布冧,並連皮一起食用。
- 番茄︰含有茄紅素,有助抗發炎,可選擇熟透的番茄,茄紅素含量會較高。
- 豆漿︰建議每天進食15至25克乾大豆,而25克乾大豆換算成豆漿大概等於365毫升。如果想攝取更多大豆異黃酮,可在製作豆漿使用乾豆,或直接用浸泡黃豆的水來打豆漿。
- 特級初榨橄欖油︰主要抗炎成分為「橄欖油刺激醛」,無論蒸、煮、炒、燉皆適用。
至於傾向選擇營養補充品,來輔助補充營養方面,洪永祥醫生則建議食用茄紅素,可以幫助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並降低黑色素生成,從而達到美白和淡斑的效果。
3. 促進微血管循環
洪永祥醫生建議,也可透過促進微血管循環來改善斑點問題。飲食方面可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含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油有芥花籽油、橄欖油、花生油,以及來自堅果及牛油果的油;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油有粟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紅花油,以及來自油脂較多的魚類、合桃及種子的油。
同時也建議每天下肢熱敷泡溫水或快走、慢跑、踩單車、開合跳等有氧運動,來增加下肢供氧,改善微血管循環。
註︰各人體質不同,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FB@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騰訊@內地營養師谷傳玲、食物安全中心
糖尿病小腿黑斑是長期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和神經損傷的表現,一般不會癌變。改善方法包括:用橄欖油皂清洗,多攝取抗發炎食物,促進微血管循環,積極控制血糖。
糖尿病脛前黑斑是糖尿病常見的下肢皮膚表現,早期為暗紅疹,後期會變大變深,與血糖控制不佳及微血管、神經損傷有關,一般不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