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芝加哥小熊日籍左投今永昇太。路透社

芝加哥小熊日籍左投今永昇太今天(9日)迎來從傷兵名單回歸的第3場先發,面對明尼蘇達雙城先發6局失2分吞敗,不過外界卻相當關注他回歸後的造型,他接受電視台專訪時分享了保養祕訣,今永面帶自信暢談「首先是吹風機。要用高級的吹風機…..」,流利英文甚至讓記者驚艷。

今永昇太今天交手雙城,先發6局用83球失2分,被打了5支安打,沒有保送,送出1次三振,終場小熊1:8輸球,今永吞下本季第3敗,不過轉播單位的一段影片卻引發關注與討論。

《Marquee Sports Network》頻道在這場比賽過程,播放了球隊自製影片,影片中,小熊當日先發投手今永昇太用流利的英語與隊友Mark Leiter Jr.分享自己的髮型保養的堅持,今永談自信地分享,「首先是吹風機,要用高級的吹風機,然後是好的護髮素、潤髮乳,還有髮油。每天都要做這些」,流利英文甚至讓記者驚艷。

不過此時,球評突如其來地自嘲讓現場陷入沉默,女記者聽完後驚嘆地說:「今永的英文真的太棒了!而且我也覺得我得去買一瓶那種護髮乳了」;轉播台主播Boog Sciambi接著說:「我想大家應該都這麼覺得吧!」

忽然,光頭球評Jim Deshaies突如其來的一句自嘲「欸!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啦!畢竟我根本不需要。我完全不需要任何頭髮保養產品」,經過幾秒的安靜後,現場充斥著歡笑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白敬亭泳池腹肌炸裂 圖片來源/IG

7月9日,白敬亭在Instagram分享泳池訓練照,結實的身材線條引發關注。畫面中他站立在泳池邊,陽光映照下,胸肌與腹肌輪廓明顯,手臂肌肉線條緊實,展現長期鍛鍊的成果。

白敬亭早期曾因為健身強度太高,導致頸部變粗,身材比例一度被批評,但他並未因此放棄,而是調整訓練策略,從58公斤的清瘦體型,逐步健身至75公斤,身形愈發勻稱。他的形象轉變也帶動商業價值,與運動品牌合作密切,相關代言與周邊產品銷售表現亮眼。

▲ 白敬亭泳池腹肌炸裂 圖片來源/IG
▲ 白敬亭泳池腹肌炸裂 圖片來源/IG

為了貼近新劇《難哄》中角色桑延的設定,他啟動密集訓練計畫:初期以高蛋白飲食配合重量訓練進行增肌,後期再透過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加強體態線條,拍攝前72小時還會斷水斷鹽,連續3天只吃水煮雞胸肉和蔬菜,提升拍攝時的肌肉線條表現。此外,他也注重訓後修復,每天搭配筋膜放鬆與冷療來避免過度疲勞。

從《匆匆那年》的青澀學生,到《難哄》中外型與氣場皆成熟的角色,白敬亭以多年的努力與自律,展現了演員在體能與表演上的成長,自律態度也受到影迷普遍好評。

延伸閱讀

32歲白敬亭因《難哄》「桑延8塊腹肌出浴」衝上熱搜!網友看癡了:全程嘴角上揚

《愛你》張凌赫曾胖到100kg「同學都認不出」!4個月狠甩24kg 體脂10%驚人身材曝光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面對肺病,我們無計可施嗎?走在肺病治療第一線的藤田雄(Yu Fujita)副教授,正用外泌體(Exosome)為基礎的創新療法,為肺部疾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帶來一線曙光。因在醫療現場接觸患者時發覺現行治療手段的侷限性,毅然決定投身研究,於東京的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取得博士學位,並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完成博士後研究。他專注於研究開發肺源性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期許這項前沿技術能成為治療前述肺部疾病的破局關鍵。本文詳述藤田雄副教授接受基因線上獨家專訪時,對外泌體及 EVs 於治療潛力、製程挑戰與商業化策略的深度解析。

藤田雄副教授的研究核心是運用支氣管上皮基底細胞(Bronchial Epithelial Basal Cells)衍生的肺部特化型 EVs,來對抗如 IPF 等病理複雜的疾病。他指出,傳統療法通常只針對單一分子靶點,但 IPF 涉及多種訊息傳遞路徑。外泌體富含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可以同時調控多條訊息路徑。

自 2012 年起在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展開研究,他發現患病細胞釋出的 EVs 反而會使 IPF 惡化,而健康細胞的 EVs 則展現出療效。「我們專注於肺組織駐留細胞(lung resident cells)來源的 EVs,而非泛用型的 EVs,這能提高治療的專一性。」

他的第一項研發管線(pipeline)即針對 IPF,一種雖然罕見卻極具致命性的肺部疾病,透過現有臨床藥物的治療, IPF 患者預後並不能顯著改善,頂多延長患者存活時間三年而死亡率依舊。「雖然我們首先鎖定 IPF,但下一個目標將是 COPD,因為患病人數更多。」

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會隨技術迭代而逐步進化——從第一代的廣效型天然 EVs,如間質幹細胞來源(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或肺源性 EVs,進展到更具針對性的第三代與第四代工程化 EVs(Engineered EVs)。這些新世代 EVs 可透過化學修飾、胜肽配體(peptide ligands)或後修飾裝載(post-loading)技術,攜帶 siRNA、microRNA 等治療性分子,主動導向肺部、大腦等器官。「癌症會是重要的研究目標,但未來也能嘗試探索神經退化疾病或罕見疾病等精準醫療領域。」

他提醒外泌體相關領域的新人:「別再追逐泛用型外泌體,選擇一種與目標器官密切相關的細胞來源,例如肺病選擇肺部組織細胞來源,療效會更加顯著。而且要在研究初期,儘早驗證病患來源與健康來源的 EVs 兩者差異性,這能幫助我們更了解疾病機制與潛在療效。」

外泌體雖具潛力,但從實驗室走向臨床需面對嚴峻的製程挑戰。他坦言:「量產,特別對於工程型 EVs 來說成本高昂,技術門檻也很高。」

儘管他的團隊已建立出以初代細胞(primary cell)生產天然 EVs 的穩定流程,但要進一步打造精準導向的藥物傳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仍需倚賴化學修飾與 RNA 裝載等進階技術。他們的策略是從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的品質開始嚴格把關以利後續純化步驟。相較於含有眾多雜質如生長因子與細胞激素的培養基,經純化的 EVs 展現出更強的療效與安全性。「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純化後的 EVs 表現明顯優於原先的條件培養基。」他強調。

談及純化技術,他表示團隊逐漸從傳統的超高速離心(Ultracentrifugation)轉向切向流過濾(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TFF)並搭配層析法(Chromatography)。「透過後者可以去除近乎所有雜質得到 100% 純度的目標外泌體,這已非常接近 GMP 等級的標準,但仍相當耗時費工。」

EVs 的生體分布(Biodistribution)追蹤也是難題之一。傳統上使用脂質螢光染劑(如 PKHDIR)雖方便成像,卻可能改變 EVs 的結構與功能。「染劑可能游離干擾數據準確性。」因此他們轉而使用基因標記,如 CD63 或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從細胞內直接表現出標記訊號,更接近原先 EVs 的狀態。「但即使透過細胞內的標記方式,也需嚴格驗證,確保標記後的 EVs 和標記前保持相同功能。」他強調。

展望未來,他看好利用永生化細胞株(Immortalized Cell Lines)來取代初代細胞作為基礎的生產策略,以提升產品一致性與產量。他也預計投入資金開發自動化設備,「我們正在開發由人工智慧(AI)監控的自動化生產系統(Self-driving EV Bioreactor),希望未來能大幅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邁向全球市場。」

在將 EVs 從臨床推向市場的過程中,他認為除了科學研究本身,更需要策略與資源整合。「在日本,我們與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合作制定外泌體療法的指導方針,因為這是日本第一個 EV 臨床開發案。」他強調,多方整合至關重要。「科學家單打獨鬥很難將發想落地,必須和臨床醫療、監管法規與產業團隊等多方面密切合作。」

資金更是關鍵。「大規模生產所需的鉅額資金仰賴投資,而投資人往往想看到明確的驗證數據。」他表示他的團隊成功獲得 AMED 的資金,藉此生成關鍵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數據,才能再吸引製造與藥廠夥伴的青睞。2024 年,他也成立新創公司,將 IPF 管線正式推向產業化。「要擴大規模與募資,成立新創公司是一條必經之路。」

談及亞洲市場,他特別看好台灣。「台灣的生技產業生態系很完整,學術研究機構、創業與政府協作良好。」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率先在亞洲落地應用,其中以日本與台灣最具潛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核準可能還要一兩年,但亞洲市場的法規靈活度可能相對更高,能更快進入臨床。」

他建議:「將你的計畫與國家政策的優先項目趨同,這樣更容易取得政府資金。並從一開始就組建跨領域團隊,包括法規與產業背景的人才。最後,考慮成立新創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資,並能加速與台灣、日本等法規友善市場接軌。」

身為臨床醫師,他始終將病患安全放在首位。

「正因我親眼見過 IPF 病患承受的痛苦,所以我追求更安全、有效的療法。」

與成分混雜的條件培養基相比,純化後的外泌體具備更高的臨床安全性。他的團隊先前已完成小鼠等動物試驗,進行相關毒理與安全性評估。他也呼籲 CDMO 業者關注製程中的上游細胞健康狀態,「因為只有健康的細胞,才能產出高效能的外泌體。」

他表示,AI 正改寫外泌體療法的研發過程。外泌體中含有複雜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組成,AI 能協助進行生物標記分析與製程監控。他的團隊運用 AI 即時監控細胞型態與培養條件,提升 EVs 的產出成果一致性與產率。AI 也能應用於下游純化程序,大幅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

未來,他想打造全流程 AI 驅動的「品質源於設計」(Quality by Design)系統,實現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 EV 療法。

「我想給病人希望,特別是那些走進醫院卻找不到藥的人。」

這句話擲地有聲,迴響著藤田雄副教授的使命感,驅使著他將研究一步步推向臨床醫療。從 IPF、COPD 到未來可能觸及的癌症與神經疾病,他培養的工程化 EVs 正在穩步向前實現他的願望。他的願景,不只是開發療法,而是重塑病患的未來。

藤田雄副教授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致力於開發以細胞外囊泡為基礎的療法,涵蓋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疾病,盼藉此改善亞洲乃至於全球患者在相關疾病遭遇的醫療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啦啦隊女神 Yuri(陳洛心/舊名:陳怡叡)自樂天桃猿轉戰味全龍後,人氣依舊不減。近日她在社群分享自身減肥秘訣,透露自己靠調整飲食和規律作息,不僅瘦得健康,還能輕鬆維持好身材,掀起粉絲熱烈討論。

延伸閱讀:Yuri 陳洛心吃葡萄伸展極致腰身,日常「炫腹文」簡單辣暈粉絲!

Yuri 身高 167 公分高挑身材瘦身秘密大公開!

從樂天桃猿轉戰味全龍的啦啦隊成員 Yuri(陳洛心/舊名:陳怡叡),不只靠甜美外型圈粉無數,在私下也以自律生活獲得粉絲激賞。日前她在社群平台公開自己的減肥心法,不藏私分享日常如何維持身材,一席談話立刻引發熱烈討論。Yuri 表示,自己的早餐以一杯黑咖啡搭配蛋白質與必要的保健食品為主,兼顧營養與簡潔,為一天打下穩定的開場。午餐她會正常吃,晚餐則是儘量提早或乾脆不吃,強調的是飲食節奏的掌握,而不是極端節食。她也直言,這樣的方式讓她維持體態之餘,生活品質也不被影響。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長佳智能(6841)9日宣布,該公司與子公司長穎科技共同研發的芮妮絲生髮帽,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通知取得醫療器材認證,成功建構養髮科技平台,未來將再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以生髮科技進軍國際市場,


總計長佳智能至今已取得49張國內外醫材許可,其中包括13張美國FDA、20張台灣TFDA、五張泰國、五張馬來西亞、五張越南、與一張新加坡的許可證,而芮妮絲生髮帽更是長佳智能跨入醫療器材硬體生產與銷售的第一張證。


據統計全球約有 16億人正受雄性禿的困擾,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面臨掉髮問題,30歲以上男性掉髮比例更高達40%。2023年全球掉髮治療市場規模已達 87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成長至 137億美元以上。


長佳智能表示,傳統治療最常見的方法有口服藥物(如柔沛、適尿通)、外用藥物(如落建Minoxidil)與毛囊移植(植髮),近幾年則有運用低能量雷射光生髮帽的出現。芮妮絲生髮帽與傳統生髮帽不同,它的光源採用台灣宏齊最新的陶瓷封裝技術,相較於傳統塑膠封裝有更強大的效能、更優異的散熱能力、與更長的壽命。


長佳智能表示,芮妮絲生髮帽也首創結合660nm低能量雷射光與830nmLED紅光兩種光源,660nm低能量雷射光能夠穿透頭皮表層,活化毛囊細胞粒線體、促進幹細胞增殖、與延長毛囊生長期;830nmLED紅光則具有較深的穿透能力,對毛囊的深層結構產生影響,能改善頭皮微循環,減少炎症與氧化壓力。芮妮絲生髮帽經嘉南藥理大學人體臨床試驗顯示,在短短兩個月內,頭髮直徑、髮量與黑色素就都呈現明顯的改善。


長佳智能除了這次推出的生髮帽以外,結合先前已上市的鹿茸外泌體養髮液,以及即將推出的頭皮導入儀與人工智能APP智養髮軟體等養髮四寶,建構出多元且完善的生髮科技平台,預計在今年7月23至27日的亞洲美容保養與生技保健大展中首次完整展出。


長佳智能今年以來除了繼續在醫療人工智能上屢獲佳績外,其在人工智能上的技術能力與能量也已外溢至醫療相關硬體設備。與群聯科技合資成立的長聯科技預計今年9月推出生成式AI照護機器人原型機,並已承諾作為多家醫療院所申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的協力廠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研究揭 UV 美甲燈風險,4 分鐘足可改變皮膚分子結構

阿根廷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主流 UV LED 美甲燈可能對皮膚造成分子級損害。團隊測試現代美甲燈對常見皮膚分子的影響,發現僅需數分鐘照射就能改變分子結構,可能對皮膚有害。雖然長期健康影響及致癌風險仍不明確,但研究員呼籲應加強警告。

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CONICET)研究員 María Laura Dántola 領導的團隊,將常見皮膚分子置於標準美甲燈下測試。結果顯示,經過四分鐘照射(典型美甲週期時間),所有研究化合物都出現變化,導致生物功能改變。

研究發表於《化學研究毒理學》期刊,證實美甲燈輻射劑量足以降解皮膚分子。雖然現在 LED 設備比早期 UVA 輻射劑量較低,但仍發出一定程度 UVA 輻射,對皮膚的健康影響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2023 年研究發現,美甲燈可損害皮膚細胞 DNA 並引起突變,可能增加癌症風險。2024 年綜述也得出結論「長期和反覆暴露於 UV 美甲燈可能構成低度皮膚癌風險」,但證據仍薄弱有限。

預防措施減低潛在風險

擔心皮膚健康的美甲愛好者,專家建議採取預防措施:做凝膠美甲時戴上只露出指尖的手套;手部先塗抹廣譜防曬霜(僅 SPF 產品不能防護 UVA);或選擇傳統美甲配合風扇或吹風機風乾,不用 UV 設備。

研究員主張加強 UV 燈製造商監管,包括明確標示警告及預防建議這些設備應提供不當使用可能造成有害影響的資訊,並建議預防措施,讓人們獲得充分資訊下自行決定如何使用。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4/8/7 16:32(8/7 17:06 更新)



醫學視覺化已成為近年來國際醫學教育、研究及醫病溝通中重要趨勢。台大醫院醫師張育瑄(圖)遠赴美國進修,學成歸國後籌劃1年時間爭取校方同意,近日帶回90幅由同校師生創作的醫學視覺作品,即起在台大醫院東址2樓文藝走廊展出。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3年8月7日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7日電)醫學繪圖師結合醫學與藝術專業,將艱澀難懂醫學知識化為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及影音,在台灣卻相當少見;台大醫院醫師張育瑄為此遠赴美國深造,盼開啟台灣醫學繪圖視野。

醫學視覺化(Medical Visualization)已成為近年來國際醫學教育、研究及醫病溝通中的重要趨勢。台大醫院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在醫療領域中,有一群特殊專業人士稱為 醫學繪圖師(Medical Illustrators),既非傳統醫療人員,也不同於一般藝術家,而是能將艱澀難懂醫學知識,經過自身消化轉譯,化為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及影音。

不過,醫學繪圖師在台灣卻相當罕見,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張育瑄出於對繪畫興趣,遠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用藝術部門(Johns Hopkins Art as Applied to Medicine Department)進修,學成歸國後籌劃1年時間爭取校方同意,近日帶回90幅由同校師生創作的醫學視覺作品,即起在台大醫院東址2樓文藝走廊,展出至10月5日。

張育瑄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合格的醫學繪圖師須經嚴格「醫學」與「藝術」雙重訓練,跨足兩個吃重專業,養成相當不易,目前台灣還沒有專門訓練管道,霍普金斯是全世界最早成立合格醫學繪圖師專門訓練機構。

她以其中一幅替動物插管的作品說明醫學繪圖的重要性,多數獸醫可能主攻犬貓診治,偶而難免遇到特殊野生動物,就算需要轉院到專門治療院所,可能還是得先做一些緊急處置,這時候透過圖像可以更快、更清楚說明如何處理。

這也是醫學視覺作品與一般畫作很大差異之處,張育瑄指出,醫學視覺作品中同時搭配文字說明,內容包括解釋解剖構造、說明醫療流程、傳遞公衛知識等,她為了繪製作品,有時甚至必須到開刀房觀摩。

此外,張育瑄表示,近年來除平面視覺外,醫學繪圖師更須結合3D立體建模、動畫等技術,亦可運用虛擬實境、混合實境、人工智慧等工具,提升醫學教育或病人說明效果;醫學視覺化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須確保科學準確性,肩負傳遞正確醫學知識的重任。(編輯:陳仁華)11308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我怎麼可以比男生還胖?」是許多女性揮之不去的煩惱。對此邱筱宸醫師指出,女性體脂率高於男性其實是正常生理差異,主要受雌激素影響。她說明,雌激素會促進脂肪儲存,尤其集中在乳房、臀部及下腹部,分佈形態與生殖系統的需求相關,「脂肪是身體重要的能量儲備,可以為女性懷孕及哺乳期間的胎兒生長和乳汁分泌提供支持」。

◎ 健康醫療網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指出,女性體脂率高於男性是正常生理差異,因為雌激素會促進脂肪儲存,尤其集中在乳房、臀部及下腹部。(取自貼文)

夏天來臨,不少女性開始想穿起短版上衣或泳裝,卻又為小腹肉肉感到困擾。先前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Jennie登上科切拉音樂節舞台,微微隆起的「小肚子」也意外成為熱議焦點。對於女性小腹凸起,有人認為是正常生理結構,有人則認為就是太胖了必須減肥,但其實也有可能是健康警訊。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就為大家說明如何判斷小腹的成因,以及健康瘦小腹的方法。

女性體脂較高屬正常現象!與雌激素、基礎代謝率有關

「我怎麼可以比男生還胖?」是許多女性揮之不去的煩惱。對此邱筱宸醫師指出,女性體脂率高於男性其實是正常生理差異,主要受雌激素影響。她說明,雌激素會促進脂肪儲存,尤其集中在乳房、臀部及下腹部,分佈形態與生殖系統的需求相關,「脂肪是身體重要的能量儲備,可以為女性懷孕及哺乳期間的胎兒生長和乳汁分泌提供支持」。

女性肌肉量普遍較少,導致基礎代謝率低於男性,也是脂肪較易堆積的原因。邱筱宸醫師進一步表示,產後和更年期是女性體脂上升的高峰期。女性在這兩個階段荷爾蒙會發生劇烈變化,使得能量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失衡,且可能伴隨壓力與睡眠品質不穩定,就容易導致體脂肪上升。

小腹脂肪是保護還是負擔?醫:用2指標判斷

有人認為,女性小腹的脂肪是為了保護子宮和卵巢。「這樣的說法部分正確,適量的脂肪確實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但過多就會變成負擔。」邱筱宸醫師表示,國健署和肥胖醫學會均建議女性腰圍應控制在80公分以下。當腰圍超標時,就不能再用「脂肪是為了保護內臟器官」來解釋,而是要警惕內臟脂肪過多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

邱醫師也提到,還有一類人體重看似正常、體脂率卻偏高,屬於隱性肥胖,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特別是明明很瘦、但小腹明顯凸出的族群,同樣代表有內臟脂肪或皮下脂肪過高的狀況,可能伴隨代謝異常方面的健康問題。因此小腹脂肪是保護還是負擔,還是要根據腰圍和體脂率這兩項重要指標進行評估。

(取自貼文)

小腹凸起合併這些症狀要注意 可能是疾病作祟

除了肥胖外,小腹凸起也可能與婦科疾病有關。邱筱宸醫師解釋,卵巢囊腫或腫瘤可能會壓迫器官,使下腹部明顯凸出,同時壓迫到膀胱就會伴隨頻尿症狀。「最近有位患者因頻尿到泌尿科求診,但症狀未見改善。她也發現小腹變大,以為只是發胖,卻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她沒想過兩個症狀其實有關聯,直到轉至婦產科才確診。」

此外,子宮肌瘤,尤其是漿膜下肌瘤是向子宮外的腹腔生長,也會讓小腹隆起,有些患者還會摸到局部有不對稱的硬塊,或月經量變多;若是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是常伴隨經痛和腹脹。惡性腫瘤如卵巢癌、腹膜癌,因為腹水的產生也可能導致腹部在短時間內異常脹大,並影響食慾和體重。

邱醫師提醒,如果小腹凸起合併有上述症狀,建議及早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其他非婦科原因則包括慢性便秘或脹氣等腸道問題,與長期外食、久坐及纖維、水分攝取不足有關。脊椎姿勢不良導致的骨盆前傾,也會讓腹部在視覺上顯得較為突出。

別再盲目追求平坦小腹 快用3招健康瘦

「要追求健康體態,並不鼓勵僅以螞蟻腰、平坦小腹或極低的體脂率為目標,而是要評估整體的身體狀況。」除了控制腰圍外,邱筱宸醫師也提供了幾個健康指標供參考,包括BMI、女性體脂率介於21%至27%、骨骼肌率大於24%、基礎代謝率每日1200卡以上,以及內臟脂肪等級小於10。

若想在維持健康的基礎上減少腹部脂肪,邱筱宸醫師建議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1.飲食調整:攝取高纖維和足夠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2到1.6克),避免高糖和過多的精緻加工食品。另外也不鼓勵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避免肌肉流失和代謝率下降影響健康。

2.運動:強化核心肌群,例如腹橫肌和骨盆底肌訓練,以改善姿勢和內部支撐,同時透過阻力訓練如深蹲、啞鈴等增加肌肉量。規律的有氧運動則有助於控制內臟脂肪。

3.生活習慣改善:壓力和睡眠也是肥胖的影響因子之一。邱醫師提醒,有研究指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促進腹部脂肪堆積,這也是為什麼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發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夏天想露腰又怕有小肚子?醫揭女性小腹凸3成因 是正常還是健康警訊這樣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 WCTC都柏林宣言:菸害防制政策是保障與促進全球健康之關鍵

由世界衛生組織 (WHO) 直接指導的「世界控菸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Tobacco Control,簡稱WCTC),在歷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而暫停7年後重新啟動,2025年6月底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辦。

開幕式上,大會以大型歌舞劇讚譽「MPOWER」(MPOWER為WHO執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的六大策略),帶動來自全球逾百國、上千位的行動倡議、專家學者與公衛官員搖旗吶喊,萬眾一心力倡MPOWER。閉幕式則發表「都柏林宣言(Dublin Declaration)」,強調菸害防制在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尤其對於保障與促進全球健康是最核心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註】MPOWER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協助各國政府落實「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所提出的六項策略統稱。MPOWER 是六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而成,分別代表:監測菸品使用及預防政策(Monitor)、保護人們免受菸品煙霧危害(Protect)、提供戒菸幫助(Offer)、警示菸品危害(Warn)、禁止菸品廣告、促銷及贊助(Enforce) 和提高菸稅(Raise)。

(開幕式大型歌舞劇讚譽「MPOWER」,帶動台下上千位與會者搖旗吶喊力促MPOWER。照片提供:臺大醫院郭斐然醫師)

衛健策略(Vital Strategies)」資深副總裁甘泉博士宣讀的「都柏林宣言」,提出菸害防制5大有效具體行動,包括「提高菸稅、加強制止菸草公司干擾政策、執行各種菸品廣告禁令、倡導控菸與環境保護議題以及加強菸害防制合作」,並呼籲,各國政府應加速落實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中的各項措施以終結菸品流行。

與台灣董氏基金會創辦人-嚴道博士一起創辦「亞太拒菸協會(APACT)」的WHO菸害防制資深顧問Judith Mackay教授,對本屆在都柏林舉辦的世界控菸大會讚譽有加,不僅各個層面都堪稱精彩,尤其自上屆(2018年3月)在南非開普敦舉行大會,又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大家首度相聚,不僅感受到濃厚的情誼和活力,會議上幾乎一致反對電子煙,大力譴責菸草公司,並且看到有更多的青年人參與。

(WHO菸害防制資深顧問Judith Mackay教授(中)盛讚本屆大會個層面皆堪稱精彩。照片提供:Judith Mackay教授)

以下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編譯「2025世界控菸大會(WCTC)都柏林宣言」中英文內容對照全文:

2025年世界控菸大會(WCTC):都柏林宣言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obacco Control 2025 – DublinDeclaration

全球菸品流行仍然是當今全球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而菸草產業持續積極行銷菸品及其他產品、對抗菸害防制政策、不斷推出有害且成癮性尼古丁新產品,這些均會威脅而削弱《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在過去20 年的成果。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continues to represent one of the bigges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of our times. The tobacco industry continues to market cigarettes and its other products aggressively, fight effective tobacco control policies, and is constantly introducing new harmful and addictive nicotine products, which threatens to undermine progress made in the 20 years since the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WHO FCTC) entered into force.

每年可歸因於菸品的死亡人數仍超過700 萬人,且絕大多數為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口;每年可歸因於菸品使用的健康照護支出與生產力損失超過2 兆美元,這不僅破壞永續發展,更進一步加劇貧窮、食安與勞動剝削等問題。
Tobacco use continues to kill over 7 million people each year,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which ar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t costs the world’s economies over US$2 trillion annually in healthcare expenditure and lost productivity, undermin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xacerbates poverty, food insecurity and labour exploitation.

面對當前全球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局勢,我們不能忽視:菸害防制政策是作為保障與促進全球健康之核心且不可或缺的一環,且各項為了降低菸草使用而做的努力須持續且全面的納入全球健康與發展事項。為此,2025 年世界控菸大會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加速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中的各項措施以終結菸品流行,包括: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 uncertainty and instability,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 tobacco control as a central, indispensable aspect of efforts to safeguard and improve global health, and efforts to reduce tobacco use must remain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health and development agenda. To this end, we, the delegates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obacco Control 2025, call upon the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s n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 measures in the WHO FCTC in order to end this epidemic by:

1. 優先提高特種消費稅(Excise tax)以降低所有菸品與非醫療用尼古丁產品的可負擔性,並運用由此產生的稅收建立菸害防制與其他健康促進措施的永續金融
Prioritising the increase of excise taxes to decrease the affordability of all tobacco and nonmedicinal nicotine products, establishing sustainable financing for tobacco control and other health promotion initiatives from revenue generated.(sustainable financing)。

2. 體認菸草產業是全球菸害防制進展的最大障礙。拒絕與菸草產業或有接受菸草產業資助的組織合作(互動),並追究菸草產業對其所造成危害之責任,包括透過法律行動尋求賠償。
Recognising the tobacco industry as the biggest barrier to global progress in tobacco control.Reject engagements with organisations working with, or funded by, the tobacco industry. Hold the tobacco industry liable for the harms it causes, including seeking compensation through legal actions.

3. 強化監測與執行,全面禁止所有形式的菸品廣告、促銷與贊助(包括娛樂與數位媒體中之菸草呈現)。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of a comprehensive ban on all forms of tobacco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ponsorship, including the depiction of tobacco in entertainment and digital media.

4. 須將菸草栽培、製造、分銷、使用及菸品與尼古丁產品消費後廢棄物(post-consumption waste)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納入菸害防制與環境議題。
Incorporating into tobacco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agendas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obacco cultivation, manufacturing, distribution, use, and post-consumption waste from tobacco and nicotine products.

5. 與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國際組織、教育機構合作,以保障民眾可達最高健康標準之基本權利為原則,支持落實全面性菸害防制措施。
Uniting with civil society,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tobacco control measures, guided by the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to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health.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BLACKPINK的Rosé除了獨特嗓音、仙氣滿滿的氛圍感,還有一個讓人印象超深刻的就是她透亮無瑕的膚質,以下根據過往直播、訪問整理出Rosé親自分享過的8個保養小秘密,從飲食、運動到肌膚清潔,每一個都值得筆記!

BLACKPINK 自出道以來就以甜美又酷帥的魅力席捲全球樂壇,她們之所以能在國際舞台上屹立不搖,除了舞台實力超強之外,更關鍵的是四位成員各自鮮明又無法取代的個人特質。作為主唱的 Rosé 憑藉獨特嗓音與仙氣外型,總能在每次回歸中成為話題焦點!前陣子她還獲選《TIME》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成為第一位入選的 K-POP solo 女歌手,就連《艾蜜莉在巴黎》女主角莉莉柯林斯也在推薦文中盛讚她的創作力與表演魅力。

而讓人驚艷的不只是她的才華和舞台表現,Rosé 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體與肌膚的細心照顧也是一大亮點。從飲食習慣到運動規律,再到她對肌膚清潔的重視,每一項都能看出她對生活的自律與用心,一起來看看 Rosé 曾親自分享過的 8 個保養秘訣!

(Photo/Instagram:@ roses_are_rosie)

1. 早餐吃得乾淨又營養:無糖優格+好碳水是關鍵

Rosé 的一天基本上都是從一碗超清爽的早餐開始,她偏愛無糖希臘優格、燕麥、蜂蜜和新鮮水果的組合。既能補充蛋白質,也有好碳水跟纖維,對於長時間工作後的體力恢復、腸道保健都很有幫助。

2. 不節食也能維持好身材

雖然不吃碳水會瘦很快,不過 Rosé 認為長期不接觸碳水只會讓人身體出狀況、情緒低落,所以她選擇把碳水集中在早餐與運動後攝取,不過度限制也不暴食,能夠維持健康狀態、身體穩定,是她維持好體態的祕訣。

3. 每兩天一次皮拉提斯

Rosé 非常熱愛皮拉提斯,幾乎每兩天就會去一次,也常常和 Jennie 一起練習空中瑜伽,她分享這類運動能強化核心、雕塑線條,而且長期練下來效果真的超有感,讓她即使在長時間巡演中身體也能保持最佳狀態。

4. 直角肩的養成

她曾在訪談中分享自己每天都會花十分鐘時間拿礦泉水瓶做側平舉,雖然這個小習慣看似簡單,不過卻是讓肩膀線條緊緻、後背更薄的小撇步,只要持之以恆一週內就能看見效果!

5. 每天都會做好臉部深度清潔

過去 Rosé 以為不化妝就不需要卸妝,但後來發現這樣反而讓肌膚變粗糙,所以現在她即使素顏也會認真洗臉,維持毛孔潔淨,讓肌膚狀態穩定。

6. 巡演必備的機上保養

Rosé 媽媽是雪花秀的愛用粉絲,在 Rosé 童年時她媽媽就使用雪花秀的一款精華,在她去韓國當練習生不能常和家人見面的時候,Rosé 只要一看到那款精華甚至是聞到氣味,就會讓她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時光。

BLACKPINK 巡演要去不同的國家,時常搭飛機導致他們的肌膚乾燥,機上護膚可以說是四閨女在機上保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Rosé 因為媽媽的關係也很喜歡用雪花秀的產品,在機上她最愛的保養品就是雪花秀的人參肌底液,還會搭配人參精華與面霜一起使用,為肌膚補滿水、修復時差疲憊。

7. 肌膚水嫩秘密

Rosé 曾在 vlog 中分享自己的保濕救星就是 YSL 的仙人掌精華,她說因為長時間帶妝毛孔很容易被悶住,但這瓶精華能幫肌膚順暢呼吸、幫助吸收後續保養,讓她的素顏也能零毛孔發光。

8. 頭髮管理

Rosé 在訪問中提到其實以前不確定護髮有沒有效,不過還是會定期做保養,後來覺得長期下來真的能看出差異,所以現在只要有去做頭髮就一定會搭配完整護理,像肌膚保養一樣,護髮也不能偷懶!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