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5 12:17(7/25 14:06 更新)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5日電)減肥最怕卡關又復胖,坊間花招多,不少人「神農嚐百草」,常見「熱量吃越少瘦越快」、「瘦了代謝自然就變好」等迷思。台大醫院集結30年臨床經驗成祕笈,盼助民眾健康瘦。
台灣10大死因中,8項與肥胖有關,台大醫院今天上午舉辦「台大醫院減肥班8週燃脂瘦身」新書發表會,書中集結台大醫院減肥班30年來協助學員減重的3大核心策略「營養、運動及心理」等各種小訣竅。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笑說,很多人形容脂肪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因為始終不離不棄」,坦言自己也嘗試減肥多次,深知坊間流傳太多奇奇怪怪的減肥方式,有些做法甚至可以說是「泯滅人性」,近期流行的「瘦瘦筆」更已經是全世界藥品銷售的前5名,但大家都知道「天然的尚好」,台大醫院減肥班提供的就是有實證醫學支持,且可以持久做下去的減重方式,不只減肥,而是打造健康生活的起點。
57歲林姓女子是減肥班成員之一,以前總覺得自己只是「壯」不是「胖」,高血壓上身才驚覺脂肪過多不是好事,她開始嘗試減肥但多次失敗,後來加入台大醫院減肥班終於甩肉成功,減去8公斤,最開心是收到「高血壓藥減半」的榮譽獎章。
台大營養團隊指出,減肥常見迷思包括「熱量吃越少、瘦越快」、「有氧運動越多越好」、「瘦了代謝自然就會變好等迷思」等迷思,事實上「代謝」就像車子的引擎,無論飲食或運動多努力,只要代謝不穩定,都可能減重失敗。
台大營養團隊強調:「減重並不等同禁食!」合理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及各大類均衡飲食,體重控制期間仍建議需要攝取全榖雜糧類以提供能量所需,適當少油的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類,且並非一味無油飲食,應適度攝取好油,例如不飽和脂肪酸取代動物性來源的飽和脂肪,更可幫助減重期間改善血脂不良狀況。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此外,減肥一定要動。台大營養團隊表示,除了透過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提高基礎代謝率(BMR)、促進脂肪分解、提升新陳代謝、還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並增強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也可以善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機會,多步行、少久坐等,營造隨處可動,安全累積日常身體活動。
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楊志偉說,減重不僅是身體的轉變,更是身心靈的「人生設計」旅程,情緒、睡眠與飲食和減重的身心平衡息息相關,適度自我察覺與心理調適策略,可幫助建立正向的飲食行為和生活習慣,透過團體課程和同儕支持,來提升自我控制感,克服舊習慣、養成新行為,有助打造新人生。(編輯:管中維)11407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